姐妹情深
继新加坡SMRT地铁与台北捷运10月3日宣布缔结为姊妹地铁后,新加坡另一家地铁公司新捷运在10月13日也宣布与台北捷运及其子公司捷邦管理顾问,更新和扩大2018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。
管理南北线、东西线、环线、汤东线和武吉班让轻轨的SMRT地铁,与台北捷运的合作重点在于优化两座城市的地铁系统与服务,涵盖工程、数据分析和新兴技术的使用、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安全与安保性能,以及服务质量和乘客体验。
管理东北线、市区线和盛港榜鹅轻轨的新捷运,与台北捷运的合作重点则放在铁路维修、新兴技术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措施、客户体验和运营。
目前,新加坡全岛的6条地铁线有140个站点,全长200公里,每天载客量超过300万人次。
提及新加坡地铁公司和台北捷运的“姐妹情深”,就得从最初开始说起。
新加坡是“姐姐”、台北是“妹妹”
新加坡地铁系统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,在1987年开始运行,台北捷运则是1996年通车,“年轻”了9年。所以新加坡地铁是“姐姐”,台北捷运是“妹妹”。
早在1990年时,台北捷运团队便开始向新加坡地铁取经,并从中吸纳了不少宝贵的营运经验。
然而台北捷运一路走来,也非一帆风顺。
早在2001年时,在纳莉台风带来的暴雨下,台北捷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水灾,运输系统严重受损。之后几年后的时间一直处于故障频仍的窘况,饱受民众的抱怨。但时至今日,台北捷运已是明亮干净、备受信赖的大众运输系统。
新加坡地铁在2015年也陷入了低潮期,误点、故障事件频传。大家应该记忆犹新,2017年连续发生了地铁隧道淹水,以及导致28人受伤的追撞事故,当时可谓民怨的最高峰。
不得不承认,是系统老旧也好,是高层管理失能也罢,当时的新加坡地铁系统确实不复以往的高水准。
为寻求改善的契机,新加坡地铁当时曾求助于台北捷运,北捷也抱持着饮水思源的态度,积极协助新加坡地铁优化,有派遣副总级的要员带领团队前来新加坡提供维修经验。
2016年,时任新加坡交通部长的许文远曾指出,新加坡地铁现阶段平均行驶16万公里(MKBF),就会发生一次延误超过5分钟的事故,反观香港地铁要52万公里才会发生同等事故,台北捷运的良好记录更是达到80万公里。
时至今日,新加坡地铁又恢复了早期的服务质量。2022年,新加坡地铁平均行驶209万公里,才会发生一次延误超过5分钟的事故。但台北捷运进步得更快,据说截至今年8月,已取得1392万公里才发生一次延误超过5分钟事故的记录。
台北捷运的成功因素
亚洲新闻台2018年3月有一则报导,归纳出台北捷运之所以成功的五点:
- 每周技术会议,针对各项问题汇整成大大小小超过7000条的执行SOP。
- 定期举办模拟演习,以利危机或突发状况发生时,工作团队跟民众都能及时因应。
- 扎实的定期检修,并由主管覆核确保维护品质。
- 长期雇员。北捷的5700名员工大部分在职年资为10年、约为新加坡SMRT地铁雇员的两倍时间,故有大批经验老到的员工能熟练因应各项作业、并有效传承经验给新员工。
- 让市民感到自豪,在北捷优良的品质下,民众抱持着高度认同感,也愿意以更有公德心的态度来搭乘捷运。
台湾其实也不只北捷,身为第二、三大的都市,台中、高雄捷运也分别在2021、2008年开通。而定位为大台北地区的卫星城市桃园,也于2017年开通捷运桃园机场线。
在那之后,飞往台北的旅客,入境都从桃园机场落地,并能搭乘稳定的机捷驶往台北,不必乘坐昂贵的德士或是摇摇晃晃的接驳巴士。
新加坡则是在2002年将东西线地铁服务延伸至樟宜机场。无论是新加坡乘客或是初来乍到的旅客,往返机场与新加坡各地,都无须换乘机场专属地铁服务,仅靠四通八达的地铁系统就将机场、陆路关卡和渡轮码头等衔接起来。
相互竞争、互相进步
台北捷运在很多方面都让乘客在出行时感到舒适便捷,而且在文创方面也下足了功夫。最让新加坡乘客印象深刻的有两方面。一个是列车进站前,站台会播放轻柔的古典乐曲(不同线有不同曲调,不会搞混),闸门的位置也会闪起提示灯,提醒所有“低头族”列车快进站了。
另一点就是台北捷运不但在公共区域提供厕所,车站付费区内也有厕所,而且环境卫生干净,对年长人士和携带孩童的家庭提供极大便利。
但台北捷运在无障碍出行方便仍有待进步。相对于新加坡地铁站的扶梯与电梯数量,要在台北捷运站内找到电梯或下行扶梯,会比较具挑战性。
在不久的将来,新加坡和台北都将成为老龄化,甚至超老龄化社会。这个趋势将给两座城市在方方面面带来不少挑战,两地的地铁和捷运系统要如何照顾人数与日俱增的年长乘客,便是其一。
像电梯、无障碍坡道这些设施,需要扩建甚至增建吗?
如果日后更多乘客使用个人代步工具(personal mobility aid),会如何影响其他乘客使用地铁的体验?
这些问题,或许可以由“姐妹俩”尝试共同开发解决方案。
新加坡地铁与台北捷运的缔约,不仅是一纸姊妹地铁的证书,更是代表着双方长达30年的情谊。
这30年间,双方各自遇过低潮跟经营危机,但都在不断的交流、互相学习下,彼此砥砺和进步。
某种程度上,双方这段“地下友谊”也反映着新加坡与台湾千丝万缕的连结。从阿兵哥去台湾受训的军事交流、到民间日常的经贸往来,在在都是双方良性互动与友谊的证明。